202025 NOV 購屋知識專欄文章

聖揚專欄|不只買電動車,更要買對房子!你的社區有跟上未來趨勢嗎?

不只買電動車,更要買對房子!你的社區有跟上未來趨勢嗎?

「買車容易,充電難。」這句話成了許多電動車主的心聲。

當政府宣布 2040 年禁售燃油車後,電動車不再只是象徵環保的高科技產品,而是全民即將面對的生活現實。然而,車子愈來愈多,充電卻成了最難解的問題。對多數人而言,家才是最理想的充電地點——但你家的電力系統,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法規限制、社區共識,到電力系統與施工成本,安裝充電樁往往比想像中複雜得多。這不僅是車主的煩惱,更正衝擊著住宅市場與建商規劃。

目錄:

一、從燃油到電能:政策推動下的建築新課題

二、法規與共識:為什麼我的車位不能隨便拉線?

三、實務挑戰:三種住宅型態的不同考驗

四、成本與時間:真正昂貴的是「距離」

五、安全與智慧:看不見的電力管理及相關費用

六、房市影響:能不能充電,成為價值分水嶺

七、結語:從配套到必需,家的定義正在改變

一、從燃油到電能:政策推動下的建築新課題

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比想像中快。根據交通部統計,近三年台灣電動車掛牌數幾乎倍數成長。政府除了推動公共充電樁外,也要求新建大樓在送審階段就預留電動車專用電錶。

二、法規與共識:為什麼我的車位不能隨便拉線?

在不少車主的想像裡,「只要車位有插座,不就能充電了?」

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任何涉及社區公共設施變更或使用的行為,都需要取得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區權會)的同意。由於充電樁的線路通常會經過地下室的公共管道或天花板,屬於共有部分,因此安裝前必須經過社區共識。此外,各社區的管理規約也可能對安裝有額外規範,確保所有住戶的權益與安全。這不僅是單一住戶的個案,更是考驗社區整體管理與共識的難題。

三、實務挑戰:三種住宅型態的不同考驗

不同的住宅型態,在安裝充電樁時會面臨不同的挑戰。聖揚機構在規劃建案時,已充分考量這些細節,讓我們的住戶能擁有最便利的充電生活。

安裝於社區停車場的公共車格,供住戶輪流使用,或安裝於住戶的個人車位,僅供擁有該車位的住戶使用。不論是社區公共充電還是個人充電樁,其安裝路線、線架、分電箱等基礎設施,都可能經過停車場的共用部分。因此,在充電樁安裝規劃上,特別需要將用電是否安全、現場環境是否適合施工、佈局是否整齊美觀等問題納入考量。

(1) 新建案:提早佈局,才能省事

在新建案中,建商會根據法規預留充電相關管線和插座的「空間」。這意味著,住戶交屋後,只需向管委會報備並執行後續的安裝流程即可。由於電力配置已預先規劃,線路佈設相對簡單,大幅降低了安裝難度與潛在風險。以聖揚機構個案「樂晴空」為例,規劃階段的預先配置大幅降低了安裝難度,更成為房屋保值的賣點。

(2) 中古屋: 最棘手的考驗

在中古屋或老舊社區安裝充電樁,則需要更謹慎的評估與溝通。由於這些社區的電力系統較老舊,可能無法負荷大量充電樁同時使用的電力。因此,安裝前必須先經過管委會批准,並由專業廠商進行場勘,評估現有線路的負載能力。這是確保所有住戶用電安全的重要步驟。

此外,中古社區最終常卡在錢——誰來出?有人主張由公基金支出,也有人認為應由有需求的住戶分攤。

(3) 獨棟住宅、透天厝: 程序單純

獨棟住宅、透天厝或別墅的私人車庫或停車位,僅供單一住戶使用,因此不需要社區區權會同意。安裝過程相對簡單,只需向台電申請用電並由專業廠商施工即可。

以上差異,也讓「社區型」充電樁的安裝,必須更多仰賴專業評估與管理機制。

四、成本與時間:真正昂貴的是「距離」

多數人誤以為充電樁本身最貴,事實上影響費用的最大變數,是「拉線距離」。費用會根據「電表拉線距離」而有所差異,距離越長,費用越高。

整個施工流程,從場勘、設計、社區溝通、台電核准,到實際施工與掛錶送電,平均需八至十個月。若是新建案預留完善,時間可縮短一半。

為了兼顧公平與安全,越來越多建商採用「匯流排系統」。這種設計會在每個車位前預留電源接點,未來住戶只需就近連接,不必再拉線穿管。

‧ 費用與工期:影響最大的是「拉線距離」

充電樁安裝費用主要分為場勘費、充電樁設備本身的費用以及施工費。其中,施工費會根據「電表拉線距離」而有所差異,距離越長,費用越高。整個流程,從場勘、規劃到實際施工,所需時間大約是1到2週。

01. 專設一戶:

安裝電動車充電樁獨立電表、鋪設公共管道、設置EMS系統、佈線到個人車位。基礎建設費用加充電樁費用約新台幣80萬至500萬。

02. 表後拉電:

直接從家用電表後端拉線到停車位安裝充電樁。這種方式較適合透天厝。費用約新台幣5萬至10萬。

五、安全與智慧:看不見的電力管理及相關費用

當社區內同時有多輛車充電時,電力負載會瞬間飆高,若未設防,極易跳電或燒線。這就是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智慧分流系統 存在的意義。

「EMS就像大樓的智慧大腦,能隨時偵測總用電量,自動分配電流。」

住戶每次充電後,系統會自動寄送帳單到電子郵件,記錄充電度數與費用,確保「使用者付費、用電透明」。

更重要的是,它能即時監測電流,避免過載跳電,甚至在緊急狀況時自動降載。

‧ 用電管理與費用

01. 社區充電樁:

安裝費用涵蓋基礎設施 (如獨立電表、管線、線架等) 與智慧用電管理系統 (EMS) 及車位上的充電設備。住戶除了需負擔從公共管道拉線到個人車位的線路及充電設備費用之外,還需要均攤基礎建設及充電管理的費用,通常都需要通過社區管委會和區權會決議。

02. 家用充電樁:

住戶自行負擔充電樁設備、線路及安裝費用,電動車充電費用直接計入家庭用電。

‧ 安全與技術:EMS 智慧分流成必需

除了基本的充電功能外,現代充電樁還具備多種智慧功能與安全保護。充電樁主要功能與安全機制:

01. 隨插即充:

隨時插入即可開始充電,操作便利。

02. 預約充電:

可設定特定時間充電,搭配台電的「時間電價」,能有效節省電費。

03. RFID / APP 操作:

提供身份辨識與遠端控制功能,方便管理及使用。

04. 防漏電等安全機制:

內建多重安全保護,確保用電安全。

‧ 多車充電的安全問題與 EMS 系統

如果社區有多台電動車同時充電,確實可能會有電力負載過大的安全疑慮。因此,建議安裝EM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系統。這套系統能動態偵測社區總用電量,並智慧地分配各台充電樁的電,以避免用電過載或跳電。

六、房市影響:能不能充電,成為價值分水嶺

在房市現場,電動車位的價值正在浮現。

同樣坪數、同社區,若配備完善的充電系統,車位價格平均可高出 20 至 30 萬元。

聖揚機構業務部經理陳永翔指出,近年購屋者詢問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從「有沒有車位」轉變為「能不能充電」。他觀察:「未來五年內,這將成為房價的新分界。能充電的房子,不只是便利,更是保值。」

對建商而言,電動車規劃早已不再是附加配備,而是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對住戶而言,這不只是趨勢,而是新一代住宅的基本條件。

七、結語:從配套到必需,家的定義正在改變

從政策到市場,從社區到個人,電動車時代帶來的改變正在潛移默化。

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家」的定義——不僅是避風的地方,更是一個能源節點、一個生活系統。

您今天選擇的房子,是否具備滿足未來生活週期的彈性 ,決定了未來的便利性,以及您的資產價值。